<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陈莲同志在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0-02-28 00:00
        文件名称 陈莲同志在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索引号 0000001060003202002003 公开目录: 领导讲话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年02月08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年02月28日
        内容概述 陈莲同志在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上的讲话

        刚才,立根同志代表县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和部署了全县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经济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2019年经济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系统推进“五大战略”,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县域经济稳定增长,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分析去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既体现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态势向好的基本趋势,也出现了部分指标增速放缓、不及预期的新变化,呈现出“三低、三平、三高”的特点。三低是:完成生产总值109.59亿元、增长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89亿元、增长8.1%,规上工业增加值44.76亿元、增长10.5%,三项指标分别低于目标1.4个、4.9个、2.5个百分点。三平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5亿元、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28元、增长8%,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后,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5亿元,同去年持平,三项指标完成了年度目标。三高是:财政预算支出43.35亿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97元、增长10.2%,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56.2%、增长1.4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分别高于年度目标22个、1.1个、0.3个百分点。

        一是脱贫攻坚成效显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推进“四大工程”,扎实开展“百日冲刺”“三比一提升”行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年度投入脱贫攻坚资金23.7亿元,增长23.4%。175个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209个经营主体带动1.6万贫困户增收,中长效产业实现全覆盖。公益性岗位就业6066人,免费技能培训8302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建成通村水泥路438公里、“油返砂”工程172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13处,改造电网104公里、户表2.2万户。“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14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279户64168人,改造危房2627户,拆除旧房11582户,旧宅基地腾退率达83.4%。教育、健康、兜底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中省市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新民风建设等工作有力有效。全年出列贫困村116个,脱贫19745户5742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27%,整县摘帽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二是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始终把扩投资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推动项目建设提升、招商引资提质、营商环境提效。争取到位资金31.5亿元,建设重点项目150个,541国道洞河至城关段、仁和千户安置小区、环城路改造提升、厚朴综合开发利用等76个项目建成投用,工业投资增长53%,民间投资增长26%。组建4个招商工作专班,先后到上海、江苏、汕头等地开展招商推介,引进招商项目41个,其中亿元项目5个,发展新社区工厂47家,招商引资质效进一步提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五个一”企业帮扶工作机制,22项事项实现“容缺后补”,108项事项“一枚印章”审批,600项事项“最多跑一次”,微信办照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市场主体3047户、总量突破2万户,培育“五上”企业27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新四板”挂牌上市企业2家,营商环境指标排名全市前列。

        三是绿色产业加快发展。富硒产业、新型工业、全域旅游持续发展壮大,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1%、10%、6.2%,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4.2:47.3:38.5,其中三产占比提升5.4个百分点。大力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推行全域绿色生产,完善“三品一标”体系,新建茶园1万亩,茶叶产量增长6%、产值增长25%,“紫阳富硒茶”国际商标成功注册,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我县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入选全国茶业百强县,焕古镇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新建标准化厂房8.5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5家,园区产值增长70.9%。重点景区和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四季文化旅游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县游客接待中心竣工,茶马古道旅游区建设进展顺利,擂鼓台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成,汉江画舫投入使用,茶山酒店开业运营,焕古镇入选全省旅游特色名镇,营梁村荣获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

        四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实施县城品质提升五大工程,深化“七城联创、三级同创”,河堤路综合改造、县城棚户区改造、西门河新区、月畔湾社区、神钟路改造等项目快速推进,硒陶茶博馆、城市展览馆、县图书馆建成竣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步建设,“国卫”巩固工作通过国家抽检和省市评估,我县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蒿坪镇入选省级跟踪指导考核市级重点镇,青中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3个村被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全力打好四大保卫战,秦岭生态环境、违建别墅、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9个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到位,“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实效,汉江出紫断面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市前列。

        五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年民生支出34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5%。年度20件民生实事落实17件,315件公开承诺重点工作兑现295件。北沟口至沔浴河公路加快推进,擂鼓台景区公路开工建设。“双高双普”通过省级过程督导,社区教育试验区建设通过省级评估验收,15个校建项目稳步推进,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连续十三年保持增长。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98%以上。紫阳民歌剧入选国家剧种,我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增城镇就业2334人,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荣获全国人社系统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优抚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应保尽保。“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顾问服务覆盖197个村社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应急管理、防汛防滑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回顾过去一年,新年伊始誓师动员的场景历历在目,“百日冲刺”日夜鏖战的一幕幕感人画面浮现眼前。面对整县摘帽繁重任务、发展基础滞后、干部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全县上下同心同向、奋力拼搏、克难前行,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在追赶超越中展现担当作为,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同时,受多重因素影响,去年3件民生实事未能及时落实,生产总值等指标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我们也深切感受到,思想解放不够、开放创新不足、产业质效不优、重大项目不多、投资增长乏力、人才支撑不强等问题日益显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压力持续加大,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领会新思想、深入贯彻新理念,坚持问题、目标和结果导向,运用发展思维、创新办法和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经济工作安排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和不利影响,要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面临的任务更重、困难更多、压力更大。各镇各部门既要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准确预判评估疫情给经济工作带来的影响,更要看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全县正处在难得的历史机遇期,要始终扭住发展要务不动摇,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狠抓工作落实,想尽办法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扎实推进“五大战略”,持续补短板、强基础、促赶超,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实现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5%和8.5%的预期目标。

        重点要抓好七方面工作:

        (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历经四年艰苦鏖战,全县整县摘帽即将实现,攻克深度贫困进入最后收官阶段。今年要实现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巩固提升133个村12.92万人脱贫质量,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仍然是全县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要保持攻坚态势和顽强作风,争分夺秒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把疫情耽误的时间赶回来,以滚石上山攻城拔寨的劲头,一鼓作气打赢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一是紧扣精准抓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一查一补两落实”,实施未脱贫人口“清零”行动,高质量完成剩余1989户3836人脱贫任务。针对疫情给群众增收带来的影响,全面掌握群众产业就业需求,抓好茶业、魔芋、畜禽养殖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种植养殖业生产,有序安全组织农民工返程返岗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想方设法帮助群众弥补损失,确保不因疫情而减少收入。坚持“多业联动、多措并举”,巩固发展中长期产业项目,完善利益联结和带贫益贫机制,扎实抓好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提高免费技能培训覆盖率和针对性,支持发展修脚足浴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新社区工厂,帮助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继续落实好金融、生态、教育、健康、兜底等扶贫措施,确保政策精准覆盖、应享尽享。二是巩固成果防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保持扶贫政策持续稳定、投入力度只增不减、“四支队伍”基本稳定,引导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凝聚合力抓好后续帮扶。组织开展已脱贫人口“回头看”,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普查,扎实整改影响脱贫质量的问题,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认真贯彻省委“1+7”政策和市委“一号文件”要求,加强搬迁社区规范管理和搬迁群众后续扶持,落实流转经营、产业培育、就业帮扶、设施配套、群众融入、权益保障等举措,着力破解适应难、融入难、致富难等问题。建立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用好开发式、保障式扶贫政策,做好群众稳定增收、环境改善提升、政策保障落实、优化便民服务等工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三是夯实基础兴乡村。抓紧制定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和各村实施方案,加快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一镇一业一龙头、一村一品一园区、一户一技一项目”的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每个村至少规划建设1个产业园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聚焦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深入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教育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培育文明乡风。积极探索“三治融合”的有效路径和做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创新“三调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坚持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群众生产经营技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带头人,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项目是发展的关键支撑,要把扩投资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运行尽快恢复正常。要继续深化“三大主题年”活动,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一是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组建工作专班,深研重大课题,落实专项经费,高水平编制“十四五”、国土空间、汉江生态经济带等规划,精准谋划储备重大项目300个以上,同步推进100个重点前期项目,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坚持每季度组织相关部门到省市汇报衔接工作、研判分析经济形势、分片开展观摩点评,落实重点项目包抓责任制,一个项目一个工作专班,强化建设环境和资金保障,集中攻坚项目征迁难、推进慢等问题,全力抓开工、抓进度、抓建成,扎实推进245个重点项目建设,建成541国道汉王至和平段、县城道路综合改造、北沟口至沔浴河公路、仁和国际社区(四期)、普方中药材加工提取等204个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确保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二是实施招商引资跃升年活动。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制定全年招商计划,精准对接投资主体,落实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瞄准富硒产业、文化旅游、城镇开发、康养休闲、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社区工厂等领域,大力推进领导带队招商、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坚持“四个一视同仁”,深化“四个一”工作机制,精准务实组织招商推介,对高新技术和带动性强的项目,由县级领导亲自接洽协调、组建专班负责联系推动、“一事一议”定制优惠政策、全程跟进落实服务保障,全年引进亿元项目6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三是实施营商环境创优年活动。扎实抓好“五大专项”行动,扩大“一窗办好、一网通办、一章审批”事项范围,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营商环境直通车”,畅通政企互联直通渠道,为企业提供点单式服务,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严惩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提升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打造全国一流、全省前列、全市最优的营商环境。用好用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落实金融支持、财信担保、财政支持、产业奖补、企业减负、援企稳岗等方面具体实施办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倾心倾力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和产业健康发展。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28条意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挂牌”,新增市场主体2000户以上,培育“五上”企业20户以上。

        (三)大力推动提质增效。产业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生态、富硒、绿色是我县产业发展的最大竞争优势,要紧扣结构优化、总量扩大、质效提升,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做强富硒产业链。以打造百亿级富硒产业链为目标,组建硒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坚持茶产业“一业突破”,促进多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壮大“硒+X”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富硒产业科研孵化服务中心和富硒产业聚集发展试点示范区,提升富硒产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富硒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大力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完善三品一标、十百千万、全域绿色生产和线上线下销售四大体系,实施城关、向阳、焕古片区标准化茶园改造提升工程,实行全域茶叶园区专业化统一管理,组建县茶业有限公司,发展壮大茶产业联盟,发挥紫阳富硒茶交易中心专业市场作用,积极开展产品推介、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年产茶叶8000吨以上,力争产值突破20亿元。切实稳定粮食产量和生猪生产,加快发展魔芋、林果、中药材、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强化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建立县级统一溯源管理平台,建成50个紫阳富硒茶可视化溯源基地,培育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二是抓好工业稳增长。要聚焦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平稳推动低效产业逐步退出,大力发展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包装饮用水、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力促年产5万吨金属复合板材、中源泰达环保建材、德迫工业机器人、熠摄智能安防等项目建成投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突出强平台、扶企业、增效益,放大工业园区集聚带动效应,落实“五个一”企业帮扶机制和“一企一策”帮扶清单,加快培育企业成长梯队,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走出困境,引进入园企业6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三是提升旅游吸引力。按照“旅游+、+旅游”的理念,加快城旅文旅农旅产旅深度融合,以汉江生态旅游带为主轴,突出“一核三线、一城三镇”重点,推动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启动建设紫阳记忆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完成文笔山4A景区创建,完善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区景观设施,快速推进焕古硒茶小镇、瓦房会馆小镇、蒿坪富硒康养小镇建设。出台支持鼓励民宿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青中村民宿示范项目建设运营,投用县游客集散中心,改造沿江集镇旅游码头,启动焕古跨汉江人行吊桥建设,加快实施擂鼓台旅游公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接待能力,丰富文创旅游产品,持续开展四季文旅主题活动,扩大对外宣传推介,吸引更多游客来紫阳旅游。

        (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国家和省市大力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紫阳被确定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这是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要坚持城乡融合、以城带乡,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重点,加大沿江区域生态带、产业带、城镇带、旅游带、景观带“五带合一”推进力度,集中支持沿江区域优先发展,抢抓机遇推动城镇建设提质升级,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培育城市经济要素、丰富城市业态、发展夜间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一是打造品质县城。坚持山水共生、产城融合、人文互动的发展理念,编制重点片区控规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加快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推进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打造山水形胜、生态人文、美丽宜居的特色县城。启动县城滨江生态广场二期、环江生态休闲文化旅游长廊工程,加快西门河新区、仁和国际社区、月畔湾社区和曹家坝片区建设,实施县城河堤路内侧、公路段、工商局、老法院等片区棚户区改造和重点老旧小区改造,建成河堤路隧道、汉江桥头至西关广场连接通道、紫阳中学初中部步行栈道和汉江桥至彩虹桥道路,完成神钟路改造,完善市政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推进韧性城镇建设,完成县城地质灾害综合评估,启动建设西门河避灾广场,实施县城消防提升、步道改造、三岔路口和马家坡滑坡治理等工程,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巩固“国卫”成果,启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完成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彰显文明开放、美丽宜居、和谐幸福的城市新形象。二是建设新型城镇。围绕各镇集镇总体规划,以集聚发展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配套、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宜居品质为突破口,加强规划管控、环境整治和社区治理,加大集镇道路桥梁、供水亮化、治污排污、通讯网络等基础建设投入,推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重点建设蒿坪副中心和焕古、向阳特色小镇,集中推进汉王、洞河、双安3个沿江集镇,支持各镇因地制宜抓好集镇扩容提质,打造各具特色、彰显人文、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三是坚持基础先行。加快构建县域环线路网,开工建设和平跨汉江大桥,建成汉王跨汉江大桥、芭蕉跨任河大桥,力争完成蒿坪至黄金、和平至焕古、权河至高桥县镇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完成旧宅基地腾退7000亩,建成县城水源地迁建及水厂改扩建、蒿坪联村供水、中低压电网改造等项目,改善城乡基础条件。

        (五)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社稷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扛牢保护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贯彻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坚决执行生态保护“三线一单”制度,完成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善县镇村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推行“镇办吹哨、部门报到”等五项机制,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压紧压实环境保护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二是打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保卫战。扎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整治建筑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直排、秸秆垃圾焚烧、烟花爆竹燃放等问题,空气优良天数不少于322天。强化河(湖)长制监管责任,对汉江及其支流重点水域实行全面禁捕,集中开展水源地环境治理,确保汉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全面加强秦岭、巴山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抓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深入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查处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五乱”行为。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与风险评估,加强土壤污染风险防范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保持土壤环境质量稳定。三是系统推进生态环保综合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扎实推进重点流域生态治理,加快完善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新营造林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02平方公里,实施汉江、任河沿线增绿添彩500亩,加大中小河流及小流域治理,持续加强蒿坪河流域污染防治,改造县城污水管网4公里,建成4个集镇、5个集中安置点污水处理工程,新建县城热解气化处理厂和汉王、双安等6个区域性热解气化垃圾处理厂,推动城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市场化运营。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扩大开放是紫阳的必然选项,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以更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断增强追赶超越的新动能。一是构建开放大格局。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三区一带”和毗邻地区协同发展,依托对口帮扶、省市活动、商会企业、科研院所等平台,主动承接产业、资金、人才和技术溢出,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多维拓展、重点突破。大力实施人才振兴计划,制定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加大招才引智、归雁工程和委托培养力度,深化与优秀人才团队的长期合作,完善建立紫阳发展智库,定期邀请智库专家开展咨询指导,引进一批重点行业领域的紧缺人才,吸引更多紫阳籍优秀人才回归。二是实现改革新突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县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升级“全程代理”运行模式,打造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审批服务标杆。深化财税金融领域改革,落实中省市减税降费政策,建立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三公”经费压缩10%以上,提高财政金融保障和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加快建设农业担保体系,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优化完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扶贫资产管理维护、县属国有企业管理、基层政务公开等机制,完成市场监管等5个领域综合执法、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司法所体制机制等改革。三是增强创新驱动力。以深化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为重点,加快完善城镇社区和现代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培育“五新”社区和善治乡村,全面推进“智慧紫阳”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统筹建设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打造以硒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科创平台。全面推进工作创新,建立激励考核机制,激发机关单位和各级干部的创新活力,以更大力度争取中省市改革创新试点,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紫阳模式。

        (七)倾力保障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提高卫健服务水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紧扣“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积极推进“健康紫阳”建设,抢抓机遇加大公共卫生基础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完成县中医院二期和城关镇、东木镇卫生院建设,实现标准化中医馆全覆盖,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培养,实施尘肺病攻坚行动,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二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成向阳镇中心学校、县第二幼儿园和3所镇幼儿园,建设紫阳中学学生公寓、洞河镇中心学校学生公寓,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保持全市前列,打造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全面完成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三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制定出台加快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县融媒体中心、县文化馆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持续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四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保障重点群体就业,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八项制度”,建设县职教中心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完善县级养老公寓、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管理运营机制,建成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养护中心。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创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五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完成“七五”普法,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建设“雪亮工程”,深入开展十大治乱专项行动,启动创建全省法治示范县。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信访化解、安全生产、防汛防滑等工作,全力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紫阳。

        同志们,曾是当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紫阳的发展变化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心血和艰辛努力,紫阳的美好未来更需要我们担当使命、奋发有为!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追赶超越再出发、只争朝夕加油干,夺取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双胜利”,全力做好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紫阳,奋力谱写新时代紫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