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向德刚同志在县委十六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1-29 18:11来源:中共附近的36524超市_中爱365APP_365bet亚洲真人委办公室

        (2022年1月27日)

        向德刚同志的讲话

        刚才,军民同志代表县委常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全面总结和部署了全县各项工作,全县上下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经济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2021年经济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众志成城战胜洪涝灾害,勠力同心推动恢复重建,全县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持续向好态势。实现生产总值107.8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13亿元,税收收入占比8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552元和11966元,同比分别增长7.6%、10.2%。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位列全国第14位,全省第1位,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

        (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争取项目建设和政策性补助资金31.5亿元,全县15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开工,天宸睿智固废资源循环综合利用、G541拆迁安置楼等59个项目建成投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8%。赴北京、长沙等地组织招商推介活动22场次,招引落地项目25个,招商到位资金74.5亿元。严格落实企业帮扶“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实降税降费2150万元,兑现新社区工厂奖补资金1500万元,发展新社区工厂35家,培育“五上”企业12户,新增市场主体2021户。

        (二)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调整充实县镇村三级帮扶队伍,持续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扎实抓好中省市反馈问题整改,全县没有出现返贫致贫。加大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176个村集体经济对接313个经营主体,带动1.05万户脱贫户增收,组织脱贫劳动力务工5.98万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25亿元,下达2021年涉农整合项目453个。创新搬迁社区党建“365”模式,47个100户以上安置社区产业、新社区工厂全覆盖。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改厕3315座。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来紫督导调研时对巩固衔接与乡村振兴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三)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坚持“一业突破、多业并举”,大力发展富硒农业、新型工业、旅游康养等生态友好型产业。积极推进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新建标准化茶园3185亩,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年产茶叶9523吨、同比增长8.2%,综合产值突破55亿元,品牌价值达62.22亿元,紫阳富硒茶入选十四运官方特许商品,被授予“2021年度智慧茶业样板县域”称号,连续四年荣膺全国茶业百强县。新建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户,培育规上工业企业5户。“春之茶”开园季、第一届生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第二届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活动成功举办,县镇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提升,获评“2021年度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建成镇村电商标准化示范站点25个,培育电商直播团队25个。

        (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完成紫府路综合改造2725户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河堤路防洪治污道路提升(二期)、西门河避灾广场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荣获“2020年度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集中建设蒿坪副中心和焕古、向阳特色小镇,重点支持沿江镇建设,积极打造“五新”社区和善治乡村,权河至高桥公路建成通车,G541国道和平至县城段、擂鼓台旅游公路、和平至焕古道路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创建国家卫生示范镇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

        (五)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巩固提升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治成效,强化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扎实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秦岭生态环保、汉江水质保护等工作,加快城乡环保设施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3平方公里,大力实施汉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蒿坪河流域污染防治等生态修复工程,新营造林14.65万亩,全面完成既定污染物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县城空气优良天数360天,排名全市第一。

        (六)改革创新蹄疾步稳。深“放管服”改革,紫阳“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模式全省复制推广,“12345”热线办理质效全市领先。深化政企院校合作,加强品牌建设、标准制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积极争取中省市改革创新试点,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试点获得2021年全省人社改革创新成果奖。

        (七)民生保障更加充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支出28.63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3.26%。10件民生实事有序推进。县第二幼儿园、瓦庙中心幼儿园等投入使用,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十五年连增。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项目扎实推进,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接种新冠疫苗40.88万剂次。新增城镇就业2316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和优抚对象补助16535.16万元。筹集资金12500.16万元,全力开展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信访维稳、社会治理等工作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过去一年,面对严重汛情和疫情波动的双重挑战,面对巩固衔接繁重任务、发展基础滞后、干部力量薄弱等诸多困难,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克难奋进,能够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实属不易!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项目储备不足、创新动能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压力持续加大,干部作风效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举措,逐个突破、切实解决。

        二、2022年经济工作安排

        2022年是落实县十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按照县委全委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民生优先战略,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实现年度考核争先进位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扎实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投资拉动,抓好项目建设

        “项目为王”理念,以“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为抓手,继续保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产业项目”强劲势头,以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保障高水平产业振兴。

        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紧跟国家和省市政策方向及投资导向,以“十四五”规划为统领,突出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一批强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产业项目、新产业项目、大产业项目。新策划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00个以上,项目库新增投资200亿元以上。建立完善项目争取考核机制,全方位加强对上汇报衔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全年到位资金32亿元以上。

        加强项目调度管理。加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提前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等工作,同步推进项目选址、用地等前期审批要件办理。持续深化县级领导包抓重点项目机制,强化拆迁、资金、审批等全要素保障,狠抓开工、建设、投产等全过程服务,着力破解用地、用工、用电、融资等难题。推进项目管理流程再造,坚持“依法依规、简约实用”原则,优化项目审批及招投标程序,提高项目组织管理质效,加快项目落地。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适度超前布局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蒿坪至双安、毛坝至瓦庙等公路改造。加快推进河堤路防洪治污道路提升(二期)、蒿坪联村供水、重点流域堤防等项目。完成擂鼓台旅游公路、和平至焕古公路改建和城关和平跨江大桥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6个,实施重点项目150个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

        (二)聚焦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质效

        以链长制为抓手,大力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富硒产业。坚持富硒茶农业首位产业,严格落实链长制,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专业化茶园管护5万亩,培育数字化茶园基地10个。加大茶叶企业扶持力度,推进中茶紫阳茶叶有限公司实质运营。抓好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品牌推广,打造茶产业全产业链。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撂荒地治理,稳定粮油供应,因地制宜发展魔芋、林果、畜禽、生态渔业等产业。实现特色产业园全覆盖,建成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稳步壮大新型工业。全面精准落实上级减税降费、稳生产促就业等扶持政策,深化“六个一”帮扶机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新增规上企业5户,限额以上商贸业企业5户。突出农业、工业园区“双园带动”,分类拟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推进园区整合创新和转型升级,依法依规开展“僵尸企业”清理和“腾笼换鸟”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硒谷园区重点围绕富硒产业,推动入园企业投产达效,完成2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配套管网、电气设施建设。恒紫园区重点围绕制造加工业,积极承接优质高新企业入园。建成污水处理厂,铺设综合管网8500米,硬化场地1.9万平方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启动全域旅游规划编制,打造“一城三镇十村”旅游体系,实现茶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启动焕古硒茶小镇3A、茶马古道4A、文笔山4A景区创建,建设景区步道、景观小品、休闲广场、旅游厕所等配套工程和酒店民宿、购物中心、公交网络、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开通旅游公众号、实现景区无线网络覆盖,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围绕休闲观光、汉水文化、民俗美食打造一批精品游线,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推出《贡茶传奇》等一批紫阳民歌剧,办好春茶开园节等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四季文旅主题活动,推动旅游产业扩容提质。

        积极培育新兴业态。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利用各地商协会,积极宣传推介,做好回引项目的规费减免、流程简化、土地供应、金融支持、待遇保障等服务工作,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兴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充分依托修脚足浴、富硒饮食等资源优势,出台政策措施,推动足疗养生等企业总部回迁紫阳,延伸链条、抱团发展。加快发展电商经济,成立县级电商孵化园,增强产业聚合效应。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设京东物流园,完善镇村农产品物流服务设施。加大电商人才行业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提升电商服务水平。高效发展夜间经济,围绕食、购、娱、游、宿等消费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富硒美食、文化休闲等特色街区建设,培育1个县级夜间经济生活圈,打造1个高品质市级夜间经济聚集区。创新发展碳汇经济,用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积极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构建生态核算评价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打造“点绿成金”的紫阳模式。

        (三)聚焦示范引领,加快乡村振兴

        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逐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继续抓好水毁道路、河堤、饮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面落实安全住房、教育、医疗等政策。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定期工作调度,严格督办整改,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加强示范带动。深入推进蒿坪、焕古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0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加大政策、资金、帮扶力量支持力度,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特色文化培育发展等项目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为全县推进乡村振兴树立标杆,提供经验。同步推进其他镇村规划编制、产业发展、生态修复、基础建设各项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竞相发展的工作局面。

        抓好搬迁后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大组织化劳务输出,大力推进涉农项目以工代赈,统筹用好护林、护路、护河等公益性岗位,加快安置点标准化厂房建设,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深化搬迁社区党建“365”模式,逐步补齐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建立完善新建搬迁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机制,确保搬迁群众就业有地方、办事有组织、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不断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

        做强集体经济。加强特色优质绿色农产品打造,巩固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延续奖补政策,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深化“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清零消薄行动”,建成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的村10个以上,超30万元的村40个以上,超10万元以上的村110个以上。

        深化乡村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狠抓“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片区垃圾转运站5个,污水处理厂(站)4个。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造幸福美丽健康家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推进“321”基层治理模式,推动乡贤全覆盖,深化新民风建设,加快移风易俗,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四)聚焦扩容提质,建设宜居城镇

        紧扣“舒适、便捷、安全”目标,按照山水共生、产城融合、人文互动的发展理念,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优化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规划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围绕“一城四区”布局,坚持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并重,强化片区设计引导和风貌管控,注重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高质量完成重点片区、城市门户、主干道等重要部位的规划更新提升,控制县城人口密度、开发强度和建设高度,拉大城市骨架,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县城。

        坚持建管并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县城鲁班巷以西老旧小区改造,建成西门河城市广场、人防工程,推进温德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启动引线桥至曹家坝、紫阳港至火车站、神钟路至西门河等城市道路建设,建成县城应急管网和口袋公园,完善城市供水、供气、排污、防洪等设施,增强城市承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整合数字平台,打通信息壁垒,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狠抓市容市貌整治,着力解决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停乱放、私拉乱接、噪音扰民等突出城市问题。开展重点区域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做好城市经营,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以盘活闲置资产为切入点激活江南片区发展活力。巩固提升国卫、省园创建成果,深化文明创建,打造文明和谐、舒适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

        加快集镇发展。坚持“一镇一特色”。蒿坪、向阳两镇立足县城周边优势,围绕富硒康养小镇和会馆小镇定位,主动融入县城发展,实现与城区功能互补、产业互动、资源互享。焕古镇重点围绕硒茶小镇定位,推动茶文旅集聚发展。沿江集镇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主动融入汉江经济带。其他各镇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

        (五)聚焦全域治理,厚植绿色本底

        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以高质量环境保障高质量发展。

        加强环境治理。强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做好蒿坪河流域系统整治,举一反三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落实河湖长制,抓好禁捕退捕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和汉江紫阳段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确保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向好。严格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按照“非必要则退出”的思路,依法有序推动矿山企业加快退出。强化林长制,完成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工程,绿化造林18.6万亩,打造秦巴生态环境保护样板。

        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参与安康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集约高效利用水、土地等资源,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材,支持绿色出行,深入开展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筑牢生态屏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抓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落地见效。强化尾矿库治理,加强废弃危险化学品收运、贮存、处置规范化管理,构建全过程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全面排查整改各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环境隐患问题,始终保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的高压态势。

        (六)聚焦开放合作,深化改革创新

        坚持开放合作聚活力改革创新增动力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断增强赶超发展的新动能。

        提升双招双引质效。坚持双招双引“一号工程”,严格落实“144520”招商引资机制,修订招商政策、强化招商考核,形成领导带头招商、部门全力招商、干部人人招商的全员招商生动局面。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围绕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毛绒玩具、鞋服制造等领域开展精准招商,紧盯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采取网络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上门招商等形式,招引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加强后续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引进总部型企业2家,亿元以上项目10个、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加大重点行业及综合领域人才引进和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机制,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加强镇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模式,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打造更优质营商环境。以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年度任务,提升投融资平台经营收益水平,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园区和县内企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投入,加速成果落地转化。深化政企院所合作,支持建设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创新平台,鼓励支持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和研发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培育一批茶产业单项冠军”企业。

        (七)聚焦群众期盼,做实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大力提升保障水平。落实落细稳就业措施,完善灵活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和就业创业服务,强化困难人员就业帮扶,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提升民政兜底保障水平。落实三孩配套政策,发展普惠托幼托育服务和养老服务,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加快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优化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新建毛坝中学学生宿舍楼、瓦庙镇中心学校综合楼等项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稳步推进“双减”、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高考达线比例保持全市前列。深化“健康紫阳”建设,加快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县镇村公共卫生机构提升达标,完成健康促进县、国家卫生镇创建。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紫阳特色文艺精品,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和文化下乡,推动城乡公共文体服务均衡发展。

        (八)聚焦风险防控,筑牢发展底线

        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守住安全生产风险底线。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紧盯道路(水上)交通、建设工程、消防、工矿企业、城镇燃气、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防汛防滑、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聚焦重要节假日、极端天气等重点时段,狠抓隐患排查和源头治理,强化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守住疫情防控风险底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保持指挥体系应急状态,提升应急处置、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能力,加强集中隔离点建设和物资储备,做实做细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网格化管理,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

        守住社会稳定风险底线。大力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严格落实领导接访、下访机制,做好信访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建成“雪亮工程”二期,加强城乡治安管控,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巩固拓展扫黑除恶成果。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和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守住政府债务风险底线。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做好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和县属融资平台公司存量债务化解。统筹推进房地产和集融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志们,担当实干方能加快发展,争先创优才能奋力赶超。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做好新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为聚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民生优先战略,致力建设优美、富裕、幸福紫阳,奋力谱写新时代紫阳追赶超越新篇章而努力奋斗!